吃药有讲究,饭前、饭后大不同!22
发表时间:2025-02-21 14:21 吃药有讲究,饭前、饭后大不同!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而吃药就成了恢复健康的重要 “帮手”。可别小瞧了这吃药的门道,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那差别可大着呢,弄错了没准会影响药效,甚至还可能带来身体的不适。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饭前、饭后服药的讲究。 一、饭前、饭后服药的注意事项 1.饭前服药通常在饭前30-60分钟,要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饭前服药。如果忘记服药,不要在饭后随意补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如何处理,因为有些药物随意改变服用时间可能会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饭后服药通常在用餐结束后约15-30分钟,不同的进食量和食物种类可能会对药物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服用降血糖药物时,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后服药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 二、饭前、饭后服药的区别 1.药物吸收速度不同: ①饭前服药时胃和小肠内基本没有食物的干扰,药物能比较迅速地通过胃部,进入小肠。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场所,空腹状态下药物在小肠可以更快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此,饭前服药适合需要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来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②进食后胃内充满食物,饭后服药时药物会和食物混合,使药物缓慢地通过胃进入小肠,而且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过程也会对药物吸收产生一定影响。 2.药物对胃肠道刺激不同: ①饭前服药时,由于胃内没有食物的缓冲,药物会直接接触胃黏膜。对于一些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这种直接接触可能会引发胃部不适。 ②饭后服药时,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离药物与胃黏膜的直接接触,从而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三、常见的药物应该如何吃? 1.饭前药物: ①降血糖药物 a.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可以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因此这类药物在饭前服用,能够在进食后血糖升高时,及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的升高得到控制。 b.α -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应在进食第一口饭时服用,可以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因为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碳水化合物竞争糖苷水解酶,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②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饭前服用可以更快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更快地发挥降压作用。因为空腹状态下胃内没有食物的干扰,药物能够迅速通过胃部进入小肠被吸收。但卡托普利可能会引起一些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尤其是本身胃功能不太好的患者,这种不适可能会更明显。 ③胃黏膜保护药:枸橼酸铋钾是一种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饭前服用能让药物更好地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以及食物等对胃黏膜的损伤。如果饭后服用,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在胃黏膜表面的附着,降低其保护效果。 2常见的饭后药物 ①降血糖药物: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在饭前服用可能会引起比较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饭后服用这些不良反应会相对减轻。不过,饭后服用可能会使药物的吸收速度稍有减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不过,这种影响通常较小,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②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饭后服用可以在胃内有食物铺垫的情况下,降低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尤其适合需要长期用此药控制高血压的人群。 ③非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在抗炎、解热、镇痛方面应用广泛,但它们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饭后服用可以利用食物在胃内的缓冲作用,减少药物与胃黏膜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胃肠道出血、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总之,吃药可不是简单的把药吞下去就行,饭前饭后的选择关乎药效与身体耐受。大家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或者谨遵医嘱,让药物在最合适的时机发挥最大 “威力”,助力身体重回健康轨道。 科普医生: 向明 执业医师,毕业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系,长期从事内科、全科临床工作,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加转岗培训,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完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证书,先后被评为“优秀规培生”“优秀规培毕业生”;曾多次参加省市院级比赛,并获奖。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对老年病、多病共存患者在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上均有独特的见解。 |